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原因与搅拌不充分无关 |
B.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 |
C.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D.此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
B.Na+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
B.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 |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A. 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 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 糖蛋白、载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