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
|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
|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
|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
|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
|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
|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
| B.多糖和蛋白质 |
| C.磷脂和多糖 |
| D.单链DNA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基因的转录仅发生在拟核区 |
| B.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 C.乳酸菌与醋酸杆菌异化作用类型不同 |
| D.酵母菌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内可进行复制DNA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
|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
|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
|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
|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
|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
|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