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模块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城区被久违的多日蓝天所拥抱,空气质量连续优良,交通顺畅。据统计,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中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媒体和网民将这种好天气称作“APEC蓝”。完成(1)—(3)题
(1)与蓝天相关的大气作用是
A.吸收 | B.反射 | C.散射 | D.保温 |
(2)分析北京城区秋冬季节经常出现严重大气污染的原因。
(3)说出造成“APEC蓝”的主要可能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达1500多次,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迄今震级最高地震——里氏9.0级地震(图三),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不久以后的3月24日,在缅甸东北部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图一)
材料二
(1)图一中所示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该半岛的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①是____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最终流入太平洋。
(2)图一所示该半岛区域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其发展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3)据图二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 0级地震(图三),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了5.3米,同时下沉了1.2米,由此说明了地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三所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
(6)缅甸地震和日本地震时间间隔较短,但专家解释说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专家这样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图三,有关日本气候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少于日本海沿岸⑤冬季降水日本海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阅读所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流域 |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万人) |
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
水资源利用量 (亿立方米) |
M流域 |
58 |
13955.18 |
6478.18 |
834.09 |
N流域 |
79 |
15387.82 |
481.50 |
402.56 |
长江流域 |
178 |
40825.12 |
9274.22 |
1737.12 |
海河流域 |
32 |
10627.02 |
212.06 |
432.83 |
淮河流域 |
33 |
15502.13 |
625.29 |
656.92 |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
(1)表格中的M、N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
M:__________,N:__________。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__________流域。
(3)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路线,其中可以由南向北自流的是__________线路。试分析南水北调对北方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A城是由于__________,B城是由于__________。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__________
该图为我国闽南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地形和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一明显错误在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甲村在乙村的正北方向,则AB段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
(4)图中的海拔最高为__________米。
(5)甲、乙、丙三处村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
(6)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乙村能否看到①和③两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中①处有一石碑“X河源”,且该河在④处汇入干流,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要求:从①处画到④处),与河流中下游段相比,上游段流速情况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二: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14和2003年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
面积 |
人口 |
地区生产总值 |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元/人)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数值 (万) |
比重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
各省区合计 |
960 |
100.0 |
126050.0 |
100.0 |
135539.1 |
100.0 |
10753 |
东北及东部沿海 |
170.43 |
17.8 |
54113.4 |
42.9 |
86236.0 |
63.6 |
15936 |
中部及近西部 |
312.69 |
32.6 |
66915.9 |
53.1 |
44700.4 |
33.0 |
6680 |
远西部 |
478.26 |
49.8 |
5020.7 |
4.0 |
4602.7 |
3.4 |
9168 |
(1)写出①②两省区的简称: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2分)
(2)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4分)
(3)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6分)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
远西部地带 |
|
主要地形类型 |
||
主要气候类型 |
||
主要植被类型 |
||
主要土壤类型 |
红壤、黄壤、黑土等 |
荒漠土等 |
山东省政府在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将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该图,回答问题。(8分)
(1)①、②、③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__型产业为主。(2分)
(2)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2分)
(3)从资料上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