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
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2014年8月8日晚上8时,央视一套在全国首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本主要从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27天后开始写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可以作为剧中邓小平的台词的是()
A.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B.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
C.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
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
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