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 28 |
70. 69 |
0 |
14. 03 |
元代 |
17. 23 |
61. 15 |
0. 33 |
21.29 |
明代 |
57.21 |
• 29. 84 |
0. 24 |
12.71 |
清代 |
56. 67 |
24. 11 |
0. 56 |
18,66 、 |
A.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B.宋代民办书院的繁荣与理学的发展有关
C.民办书院比例下降制约古代文化的发展
D.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
结合两汉时期统治政策的学习,你认为封建统治者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减轻田租和奖励农耕 |
B.分给其一定的土地和恢复原有田宅 |
C.让士兵复员生产和释放奴婢 |
D.减轻徭役、整顿吏治和提倡节俭 |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 |
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 |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其直接原因是
A.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
B.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D.剩余产品的出现 |
《周书》载:“神农(炎帝)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作随葬品 |
C.原始农业发展促使手工业产生 |
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贫富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