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上述史事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
①部分士大夫官僚倡导“师夷长技”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欧美列强取得在华开矿设厂特权        ④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C.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提倡法治 B.恢复周礼 C.主张德治 D.反对战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