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
|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
|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
|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
|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
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上写道:“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可促进外贸
③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④彻底改变列强垄断中国航运局面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引进了近代的生产技术 |
|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
|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
| D.形成了近代工业合理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