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
|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
|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
| D.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
以下成就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祖国取得的是:
| A.马克思转变为唯物主义者 | B.组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
| C.恩格斯实现了其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 D.创刊最早的无产阶级红色报纸 |
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已然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
D.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分别指的是
| A.日本侵略加深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
|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
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公民的生活经历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在教堂里做祷告 |
| B.他参加了一个刚成立的党派,自由地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政见 |
| C.他家里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银行里也有点自己的积蓄 |
| D.他响应政府征兵政策,让儿子参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