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
|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与此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 A.心即理也 | B.意之所在便是物 |
| C.吾心之能作者为所 | D.尽器则道在其中 |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的共性是
|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 D.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众多的矛盾舛错交结而又此起彼伏,由此带来的重重忧患冲淡了上一代帝王留下的文字之禁,也使天下事日益迫近地成为士人的切己之事。随后,“世风和士风都明显地发生了变化”。这一次的变化是
| A.知行合一思想 | B.经世致用思想 | C.民主启蒙思想 | D.工商皆本思想 |
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 |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 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 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