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外贸易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能够刺激、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解体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纟參,此其分事也。”上述材料描述的生产方式出现于何时?农民“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观察下列图片,请完成:

图1 图2 图3 图4
(1)判断4幅图中货币出现的年代。
(2)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图2货币出现的积极作用。
(3)图4货币的名称是什么?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图一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图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
(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1 《共产党宣言》(1848年出版)

图2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3 攻打冬宫
(1)图1历史文献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2所示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试分析巴黎会社的性质,并结合史实论证。
(3)巴黎公社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4)图3所示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十月革命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