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
|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
|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20世纪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国人多达15万人,作为一个多国殖民下的城市,现代生活无可避免地与世界同步了。当时的上海不可能经历的是
| A.街上随时可见穿西装着旗袍的人流 | B.出门可坐双层公交汽车 |
| C.在石库门一带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 D.青少年在街头网吧上网冲浪 |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忽如一夜春风来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技术的传播 | B.重商思潮的影响 |
|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 D.改良思想的推动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
|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