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获得的正确信息包括( )
|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①科举考试重视考查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②科举考试重视对儒家经典考察
③科举考试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要求较高
④明经科比进士科的考查更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
|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
|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
|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
|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 B.代表的阶级不同 |
|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 D.所处时代不同 |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 A.民贵君轻 | B.天行有常 |
| C.和而不同 | D.兼爱非攻 |
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 C.“过犹不及” | D.“弱者道之用”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