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 B.反对尊孔复古 | C.捍卫《临时约法》 | D.倡导科学精神 |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 B.《少年中国》 | C.《青年杂志》 | D.《每周评论》 |
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变法通议》 | B.《新青年》 | C.《天朝田亩制度》 | D.《民报》 |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恩格斯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特点归纳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文学 |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C.现代主义文学 | D.印象派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