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供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

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
C.一化、三改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