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
|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
|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
|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 B.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 C.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D.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
| B.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
| C.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
|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 B.资本主义国家 |
| C.新民主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下图为四川省达州市档案馆珍藏着的一件革命文件,其上端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供谷证”,下为红色的“乾谷伍拾斤”五个大字。盖有“主席毛泽东”及“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两枚红色印章,全部为繁体字。下列各项表述中与该证透露的信息相吻合的是()
①该证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 ②该证使用时国共两党正合作进行大革命
③该证见证了农民对抗战的支持④该证体现了人民军队处理军民关系的原则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