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的消费心理已从过去的“价格—需要—品牌”转变为“需要—品牌—价格”,部分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品牌与质量。这一变化要求生产企业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用较低价位吸引消费者,开拓市场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④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农村 “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广大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了一道最低生活“安全网”。这主要表明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 A.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 |
| B.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
|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
| D.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从营销上来看,企业都需要努力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个性,让消费心理逐渐变化的老百姓可以用眼睛来挑选自己信任的食品。这是因为这样做
| A.可以赢得消费者信任,带来经济效益 | B.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盈利 |
| C.可以提高透明度,降低服务成本 | D.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有形资产价值 |
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监督是因为
| A.消费者有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责任 | B.不这样做就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 |
| C.消费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特点 | D.消费者依法享有对商品监督的权利 |
贾平凹在《丑石》中写道: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说明了
| A.美与丑都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 B.美与丑必然相互转化 |
| C.美与丑没有客观标准 |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2007年11月20日,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10+3”领导人会议机制开始于1997年,今年是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十周年。目前,东盟已与中日韩在十多个领域建立了50多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具体的 |
| B.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D.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是绝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