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个体数量庞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自然选择 |
B.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
C.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移 |
右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
B.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
C.b1、b2链中均有ATGC四种碱基,且b1中的A碱基量与b2中A碱基量相同 |
D.若以b2为DNA复制时的模板链,则新形成的子DNA链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 B.5∶3 | C.13∶3 | D.7∶14 |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结合下图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
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 |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
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