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甲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图,图乙为对应图甲反射弧局部放大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         (A或B)处给以适当的电刺激,观察         是否有反应。若A和B都位于手部,图甲中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       ;注射了麻醉剂后,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感觉,那么真正被麻醉的位点是        
(2)假设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若乙图中③受损,排尿反射
(能或不能)完成;若是⑤处受损,该个体        (有或没有)尿意,排尿反射         (能或不能)完成。
(3)若刺激图甲中的④处,兴奋以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         
(4)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              有关。
Ⅱ.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          方向的局部电流。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科学家利用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这类细菌经过大量培养后可以从中提取纤维素酶。
①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得到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对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___法。
(3)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采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相对应的抗性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③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是: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 上,该结构在基因工程中是最常用的载体。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
(4)该实验结论是: ,依据是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
(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和纤维素酶。
(4)提取辣椒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

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于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1)某研究小组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第一步
加入适量缓冲液
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min
第三步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60℃水浴保温10min
第五步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步
沸水浴中加热2min,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与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A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相关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A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 ,可用 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②据图1可知,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 ,其中叶绿素b含量变化的程度 (大于/小于/等于)叶绿素a。
③进一步分析,随污染加剧,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进而使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 (增加/减少)。
(2)研究发现,与A植物共生的细菌X对受重金属污染的A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①实验一:采集污染地区累积重金属的A植物,从其体内分离得到共生菌X。
a.植物组织块消毒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将最后一次冲洗过植物组织块的无菌水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若 ,则证明植物组织块表面已达到无菌状态。
b.在无菌条件下,将经a步骤处理的植物组织块制作浸出液并梯度稀释,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不同形态的菌落,表明
c.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细菌,在含 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从而得到耐重金属的共生细菌X。
②实验二:观察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细菌X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a.将细菌X与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共培养,得到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若干株;将等量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作为对照。
b.将上述植物在含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忽略植物体中细菌X的重量)。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经检测,重金属在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组织和对照植物组织中的浓度相同,且单位体积植物组织中水含量相同。结合图2可以得出,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中重金属的总量较对照植物 (高/低/相等)。
④综上所述,同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相比,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 (利于/不利于)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