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
B.酵母菌 |
C.蓝藻 |
D.洋葱根的分生区 |
(2)图丙中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A具有 。
(3)图丙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其具有的功能是 。
(4)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若图甲是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戊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
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4)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6)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加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海鸟的数目增多 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
(7)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
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 细胞①为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免疫相结合。
(3)右图细胞为___________细胞,它直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五部分组成的。
(2)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的细胞体共有个。
(3)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处(填箭头旁字母)。
(4)图中共有突触个。在兴奋的传递中,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
(5)在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节中,图中①一般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组成的。
(6)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处。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请完成以下Ⅰ、Ⅱ两题:
Ⅰ将小球藻细胞打碎,离心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离体的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
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
(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叶绿体内的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O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的方法。
(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叶绿体产生糖类,锥形瓶内应加入 。
Ⅱ 为了验证光质(红光、黄光、绿光)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C02的NaHC03稀溶液、菠菜叶。
(一)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
(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
(4)取甲、乙、丙三只小烧杯,。(5)。
(6)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7)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二)结果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