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意志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
B.反对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
C.主张改革宗教否定教权至上 |
D.认为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 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
B.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 |
C.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D.凯恩斯主义始终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
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 |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
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