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甲、乙两河段共同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 A.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 | B.利用水源大规模种植水稻 |
| C.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 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 |
长江、黄河两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沙尘暴 | B.石漠化 |
| C.土壤次生盐碱化 | D.水体污染 |
下表中数字1—5表示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5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l→5”表示“优→劣”)。分析表格数据,完成25—26题。
| 交通运输 方式 |
基建投资 |
运载量 |
运价 |
速度 |
连续性 |
灵活性 |
劳动 生产率 |
|
| 线路 |
运具 |
|||||||
| ① |
5 |
1 |
2 |
3 |
3 |
1 |
3 |
3 |
| ② |
3 |
3 |
3 |
2 |
5 |
5 |
4 |
2 |
| ③ |
1 |
2 |
1 |
1 |
4 |
4 |
5 |
1 |
| ④ |
4 |
4 |
4 |
4 |
2 |
2 |
1 |
5 |
| ⑤ |
2 |
5 |
5 |
5 |
1 |
3 |
2 |
4 |
阿拉伯半岛各国缺少的运输方式是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2010年1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了罕见的雪灾,国家民政部向新疆灾区紧急调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此次救灾物资的调运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⑤ |
下图所示地区在南半球,弧线a为晨昏线,弧线b为纬线,a、b弧线分别相交于A、B两点,M、N为劣弧AB的中点,S为极点。据此回答23—24题。
当M点与S点重合时
| A.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B.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 |
| C.南极中山站正值科学考察最佳季节 | D.塔里木河进人汛期 |
若N点所在经线为30°E,M与N重合,且与S之间距离最大时
| A.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0°W,23°26´N | B.北京时间为6月22日6时 |
| C.N地正午太阳高度不等于0 | D.N地昼长为0小时或24小时 |
2005年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对北京市进行了第三次交通综合调查,调查表明:2005年居民出行距离比2000年增长了16.25%。阅读资料和图4回答7、8题。
北京市交通结构变化的特点为
| A.机动车出行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 B.小汽车已成为出行的首选 |
| C.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 D.公交出行的比例稳步上升 |
北京市交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 B.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
| C.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
| D.中心商业区地位下降 |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
图3回答5、6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
|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 |
|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
|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
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
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径流深随纬度增大而递减 |
| B.年均径流深的最大值在海南省 |
| C.年均径流深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一致 |
| D.年均径流深与蒸发量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特点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