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 A.炫耀文治武功 | B.树立专制权威 |
| C.制造暴政依据 | D.宣扬君权神授 |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但更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个富于思辩精神的民族,在其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其中叔本华哲学成熟于19世纪30、40年代,其基调是悲观主义,尼采哲学成熟于19世纪70、80年代,其基调是积极向上甚至是狂妄的超人哲学,造成两人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两人的学识水平差异决定的 | B.两人的个人经历差异决定的 |
| C.两人所处时代条件决定的 | D.两人的哲学观差异决定的 |
下列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吉伦特派掌权是革命的深入时期 | B.雅各宾派专政是革命的高潮时期 |
| C.热月党人执政是革命的调整时期 | D.拿破仑的统治是革命的倒退时期 |
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是
①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 ②都进行反侵略战争
③都曾被复辟王朝所取代④都曾处死封建国王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制度或体制上的创新。法国在1810年前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 )
| A.资产阶级君主制 |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 C.多党制 | D.单一制 |
体制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政治保障,英国在1640~1689年的政治体制先后为( )
| A.封建专制→君主立宪→封建专制→共和制 |
| B.君主立宪→封建专制→共和制 |
| C.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
| D.封建帝制→军事独裁制→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