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
|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
|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指的是
| A.《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天津条约》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图中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 |
| B.“弱者”被肢解瓜分 |
|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
| D.“弱者”成为木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