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参知政事行使财权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呼。”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有一定的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体现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④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各级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