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 |
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D.加入世贸组织 |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
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依法治国的方略 |
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