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23-24题。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丁>丙>乙>甲 | B.丁>乙>丙>甲 |
C.乙>丁>丙>甲 | D.丁>丙>乙>甲 |
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 B.土壤 | C.水分 | D.热量 |
下图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四种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代表的作物依次是
A.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 |
B.①棉花、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 |
C.①甜菜、②棉花、③甘蔗、④油菜 |
D.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 |
读下图,回答20-21题。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水土流失④风沙危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乙地区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丰富的热量条件②肥沃的土壤条件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16-18题。
1961年 |
2005年 |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
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损失更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 | B.降水变率大 |
C.土壤贫瘠,土层较薄 | D.森林覆盖率低 |
读“全球各纬度太阳辐射立体模式图”,据图回答8-9题。1月份,全球太阳辐射能量最大的纬度是
A.23.5°S | B.23.5°N |
C.0° | D.90°S |
赤道上太阳辐射能最多的月份是
A.1月和7月 | B.2月和8月 | C.3月和9月 | D.7月和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