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① 热量丰富 ② 光照充足 ③ 地形平坦 ④ 水源丰富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
D.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阔 |
该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
33 |
33 |
31 |
11 |
13 |
33 |
33 |
31 |
22 |
31 |
31 |
31 |
11 |
12 |
31 |
31 |
11 |
11 |
11 |
31 |
11 |
11 |
11 |
11 |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 B.推广水稻种植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该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南部的是: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问题。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
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 B.RS—GPS—GIS |
C.GIS—RS—GPS | D.RS—GIS—GPS |
图中“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
规划中不能直接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对照三S的含义及作用,回答:
要对“三北” 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 D.人工科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