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指的是( )
| A.贾思勰 | B.金城公主 | C.黄道婆 | D.嫘祖 |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 C.香港回归 |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 B.南昌起义 |
| C.百团大战 | D.解放南京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渡过金沙江 | B.甘肃会宁会师 |
| C.吴起镇会师 | D.遵义会议 |
“大师西去悲难禁,毕升功德世长流”。北宋时期,毕升发明的,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 A.造纸术 | B.雕版印刷术 | C.活字印刷术 | D.指南针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
| B.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
| 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 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