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麦克李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的成败,判断标准是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个世界甚不相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 |
C.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该相互借鉴 |
2011年2月8日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我国农历辛卯兔年,全球将发生3次日食天象,我国可欣赏到其中的一次。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从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家言灾异的思想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A.限制君权 | B.警惧小人 | C.神秘皇权 | D.为皇帝推卸责任 |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2011年2月7日李长春就云南省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指出: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应诏统筹全局折》 |
C.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2011年4月30日至5月3日开展的“辛亥革命以来重要历史人物文献展” 将以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民众争取三民主义做出的重大努力。1904年,《江苏》杂志有署名“荆鸵”者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屠戮胡人数十万的汉族人冉阂立传,颂其为“震古烁今,扭转乾坤”的“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这篇文章表明了当时
①民族主义以“排满兴汉”为主要内容②革命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③三民主义深入人心④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红镜头》中说:“一曲共产主义‘狂想曲’,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神仙乐园’。一个比一个大的‘卫星’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卫星’,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以下对这段记述的评论正确的是
A.是作者虚构的,不符合历史事实 |
B.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
C.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
D.“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振奋了民族精神 |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少数民族昨天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今天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
B.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各地的完成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