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此次立法法修改的一个亮点。这表明

A.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B.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
C.设区的市人大成为国家立法机关
D.全国人大领导地方各级人大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2月28日,青荣城铁正式通车,胶东半岛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铁路交通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致开场白时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两点与重点的关系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

A.人们可根据自己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