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材料一: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的明确部署,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通过财政资金支付费用。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除了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的公共服务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职能需要的公共服务,如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科研、行业规划与咨询,社会调查,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服务等;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群体)特定的公益类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某市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五年的摸索中,该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而这五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个人收入也不断提高。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后,“丝路”沿途欧亚国家将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新蓝图,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中国将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人文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2)“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请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诗篇,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材料二: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实施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南京大屠杀。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面对苦难的态度,体现一个国家的成熟度。以国之名祭奠,不仅为了悼念死难同胞,也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奋发民族精神。
(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以国之名举行公祭仪式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结合材料,根据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知识,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