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地方分权经常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有(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
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
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
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
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
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
A.洋务军事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洋务民用企业 |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
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曲线E代表官僚资本,请问ABCD
哪一曲线代表民族资本发展轨迹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
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
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
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
B.商品输出的要求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
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
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