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
|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
|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
| C.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
|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 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
|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
|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
|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
下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1887—1936年)
类别结构年份 |
国民收入 |
就业人口 |
||
| 1887 |
1936 |
1887 |
1936 |
|
| 农业(%) |
69.62 |
64.50 |
80.00 |
75.52 |
| 工业、服务业(%) |
30.38 |
35.50 |
20.00 |
24.48 |
①城市化水平较高②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③工业化远未实现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 B.科举制度的衰落 |
| C.官僚政治的腐败 |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