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现代主义美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嘉靖吴江县志》记载:“(农村)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长工、短工、忙工的出现最能说明吴江县农村

A.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雇佣关系
C.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D.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经济初探》中写道:明清之时的太湖地区,市镇林立,大体形成了一个三五里一市、十数里一镇的局面。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

A.以农村为中心逐步向城市延伸 B.不断进步并且逐步向农村延伸
C.以城市为中心缓慢向前发展 D.游离于城市乡村之间逡巡不前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l6世纪的葡萄牙、l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欧洲人商业上的“纳贡”是为了换取

A.胡椒等香料作物 B.玉米等粮食作物
C.丝绸等手工业品 D.黄金等贵重金属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大量兴起 D.流通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