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颜元《习斋四存编》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说的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3)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3)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出自 英国的某个法律文件)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2) 分别比较英、美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不同。(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
(3) 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柏林的分区占领图

材料二: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的主要行为并归纳其历史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束对东亚政治局势的主要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华盛顿的主持下,(1789年)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
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权威而影响到任何一方表达观点。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出现,谈判就不会轻易终止。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大国崛起》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⑵面对制宪会议上的争吵,华盛顿的现身和沉默各有什么作用?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4年,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白银政策”其目的是要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刺激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产品。而在中国方面,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的变动对中国的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这种极不统一的币制对商品的全国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对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都是不利的。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此外,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使这一改革得以推行和实施。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南开大学经济系 云妍)
(1)依据材料,谈谈国民政府为什么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评价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