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 D.苏联解体 |
下图是反映《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漫画,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的代表,象征着德国在一战后任人宰割 |
| B.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只能摊手表示无奈 |
| C.法国手拿绞索迫不及待的要处置德国是想报普法战争的仇 |
| D.一战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说明邪不压正 |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被称为《枫丹白露文件》中强调:“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它反映了英国()
| A.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以便控制欧洲 | B.对德国政策发生变化及其保守性 |
| C.防止德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D.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
某历史学者指出:从整体上看,当时的俄国是先进和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俄国经济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这里的“先进部分”指()
| A.外国资本在俄国占很大比重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 C.大企业大多集中于大城市 | D.工业高度集中,垄断组织起重要作用 |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
①农民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情绪②工农联盟出现了裂缝
③农民迫切需要土地和木材④这个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准备()
| A.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B.进行民族解放运动 |
| C.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
| D.同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