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
中书门下、三司使、交子 |
| ② |
枢密院、木活字、监察御史 |
| ③ |
政事堂、筒车、邸店 |
| ④ |
通政司、都察院、风力水车 |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与《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
|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 C.“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 D.“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 A |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
| B |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
| C |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
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
| D |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
|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