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 |
三教合一 |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
② |
三角贸易 |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
③ |
三民主义 |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④ |
三大战役 |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
D.殖民扩张急需国家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
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
B.“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
C.“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
D.“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机关遭到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
B.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D.“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主义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