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为此罗斯福政府( )
A.摒弃了市场经济 | B.开展了“蓝鹰运动” |
C.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 D.实施了“计划经济”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会、开国会 |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合计 |
4.35 |
18.54 |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B.洋务经济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D.自然经济 |
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扶清灭洋” | D.“科学为第一要义” |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