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 A.社会制度的变革 | B.社团组织的支持 |
| C.法律保障 |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
|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
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能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 | B.民生状况有所改善 |
| 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 D.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
|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格物致知 | B.经世致用 | C.三纲五常 | D.发明本心 |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 A.灌溉工具 | B.播种工具 | C.除草工具 | D.耕土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