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在《巴比伦公主》中说:“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描述的近代政体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的英国政体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的德国政体 |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的法国政体 |
D.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的美国政体 |
《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A.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C.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
D.较好地发挥了监察作用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
B.赫鲁晓夫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
D.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
D.把解决农民之问题放在极其突出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