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竞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4分)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4分)
请简要指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3-28题。
放弃也会成功
①古罗马有一则语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着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 ]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②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时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会成功。
③我们赞赏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当你确定目标,这种执着就会成为一种通向成功的阶梯。但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并不矛盾。陶渊明放弃污浊官场,归隐田园,写出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等传世之作,成为东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家。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放弃了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④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中逞一时之快、显意气之勇的匹夫,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⑤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勃勃生机。放弃有苦痛,宛如壮士断臂,需要时间的良药来抚平创伤。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 ]毁誉不惊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 ]气概,需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胸怀,需要摒弃生活里用尽心思装饰出的虚假繁荣的胆识。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或许它带给你的是短暂的消沉,但只要你打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你的眼前将满是和平阳光,你的世界将满是鸟语花香。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之死。
⑥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⑦我们鼓励执着,我们也鼓励放弃。
⑧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敢放弃希望,但并不意味着不改变。这时要运用你的智慧,敢于放弃,重新选择。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
⑨放弃其实也会成功。
(选自《智慧背囊》,略有删改)
.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坚持不懈豪放只有 B.但锲而不舍豪迈只要
C.而锲而不舍豪迈只有 D.而坚持不懈豪爽只有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你如何理解“放弃是一种明智”?
.下面两个连接材料哪个更合适作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甲]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在走上赛场的瞬间忍痛退出万众瞩目的比赛,无疑要面对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如果当时孤注一掷,便会使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就可能不会有重返赛场的机会,更不会有2011年钻石赛上海站13秒零7的夺冠佳绩。
[乙]丁俊晖,十八岁便获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改写了二十七年来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被英国和爱尔兰选手垄断的历史。
为了台球,丁俊晖书不念了,家里生意不做了,甚至房子也买了。父亲专门为他请了家教,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英语,为了父子俩共同的憧憬——有一天能去英国打球。2002年,15岁的丁俊晖获得了8个大赛冠军,其中亚洲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亚运会冠军头衔,为他赢得了3个职业排名参赛资格。2003年,丁俊晖满16岁,世界台联立即给他发出工作签证。8月份,丁俊晖踏上了去英国的征程。一个月后,他正式转入职业选手。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8-22题。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选自“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2011年第2期)
.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
.选文第④段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请举一例说明。
.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B.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C.目前,国际医学专家对引发冬季流感的病因已经达成共识。
D.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阅读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哪些预防流感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2-17题。
一个婴儿的拥抱
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选自《幽默与讽刺》2011年第2期)
.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中“我”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
.为什么老头说“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文章结尾“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番薯
龙应台
  洋葱、花菜、胡萝卜、青椒……一篮一篮蔬菜水洗过的青翠。我拎起一个沾了土的番薯,心里一阵喜悦:十个月大的孩子今天将吃他生命中第一口番薯,世界上有这么多甜美的东西等着他一件一件去发现,真好——
  “你们怎么处理番薯的?”有人在背后问我。
  是个五十几岁的妇人,带着谦和的微笑。不等我回答,又继续说:“我只会放在水里煮一煮.你们东方人一定有比较高明的吃法……”  也许,但是我这个东方人只会把番薯丢在水里煮一煮。实话实说,她显得相当失望。
  “我是以色列人,在苏黎世住二十几年了。不,我不喜欢瑞士!”
  不喜欢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国度?为什么?
  “工业高度的发展,环境都被破坏了,你看,树也被砍了,草原上盖房子,大自然愈缩愈小……”她抱怨着,我心里在说:妇人,你简直人在福中不知福,在瑞士说环境污染?
我看到的湖,清得可以数水中的水草石头,雪白的天鹅、黑色的野鸭在雾中若隐若现,栗子落进湖里几声滴答。我看到一里又一里的草原,草原边有郁郁的森林,林中有潮湿长着果莓的小径。苹果树扎根在草坡上,熟透的红苹果滚下坡来,被花白的乳牛蹄子踩碎。牛脖子上的铃铛在风里叮当叮当传得老远。
  而她在抱怨大自然的破坏?
  “我比较向往你们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共存,尊敬大自然,体认人的渺小……”
  我忍不住笑起来。又是一个向往东方文明的西方人!她大概在书店里买了两本封面优雅的介绍东方哲学的书,用空灵的画与空灵的文字谈禅家、说老庄。她怎么不知道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呢?或者曾经有个中国人热切地告诉她,中国是如何如何地与天地为一体,她显然不知道洞庭湖三十年来缩小了一半,也不知道这五年来,天然林面积每年在减少,更不知道台湾的民众日日在呼吸污染的空气,在几近“死亡”的河流中捕捉含重金属的鱼,山林缺少水土保持,水灾频发……
  “我也不喜欢瑞士人的物质主义,一心一意只是钱、钱、钱。他们根本忘记了如何简单地去生活。你们中国人就不会这么功利,你们比较讲究精神性灵上的追求,对不对?”
  望着她热切的眼睛,我尴尬着不知说什么好。
  “而且,在瑞士,人的心很冷,人与人的距离很远。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美丽的房子、昂贵的汽车、漂亮的花园,可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情,房子越大,人越寂寞。你们中国人很讲感情的,不是吗?”
  “是的。”我很肯定地回答,她开心地笑了。可是,我没有办法对她解释中国人与瑞士人一个重要的不同:中国人对“自己人”讲感情、重道义,对陌生人却可以轻易践踏。瑞士人或许对“自己人”非常冷漠,但他们对“陌生人”却显得相当“温情”;我若牵着幼儿的手出去,一副“妇孺状”,一路上不断有人帮我开门、关门、提菜篮、推婴儿车;连公共汽车都会在开动之后又特别为我停下来。
  “住上几年你就会知道,”妇人握着我的手道别,“瑞士实在不可爱!你一定会想念中国的。”
  我已经在想念中国了,可是我想念的中国不是她包装精美的东方幻想国,而是一个一身病痛但生命力强韧的地方。
拎着番薯回家,要放在水里煮一煮。
(摘自《人在欧洲》,三联书店,1994年3月,有删改)
.本文以“番薯”为题,但写“番薯”的内容却很少。“番薯”在文中有何任用答:
.文中的妇人和作者对瑞士和中国有不同的认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瑞士
中国
老妇人
环境被破坏;讲求物质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作者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列语句。
(1)她显然不知道洞庭湖三十年来缩小了一半,也不知道这五年来,天然林面积每年在减少,更不知道台湾的民众日日在呼吸污染的空气,在几近“死亡”的河流中捕捉含重金属的鱼。(提示:“不知道……也不知道……更不知道……”这一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答:
(2) 望着她热切的眼睛,我尴尬着不知说什么好。(提示:“我”为什么会感尴尬?)
答:
.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着作者对中国怎亲的认识和情感?
答:
.面对文中妇人对中国的这些认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韩吉辰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5期)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
.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
.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
.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答:
.阅读⑥⑦段,选出对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