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生物个体 | B.种群 | C.群落 | D.生态系统 |
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 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 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程序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
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
B.乙试管应加4 mL唾液 |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 |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相关操作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
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后再混合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 |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方法是利用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 |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必须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黑暗密室中 |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红或派洛宁染色 |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