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机体抗肿瘤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____________均发挥一定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_____________。
(2)获取IP1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名为IP10细胞,将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
据图分析,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继续培养18h后,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标记_____的细胞。
②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除不加入_____________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③实验结果说明:IP10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来研究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一)选择棉花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20片叶,将其中的10片叶剪下。从每片中间部分切下1×2 cm2的小叶片(A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二)相同时间里对另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处理(每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另一半不做处理)。
(三)适宜光照两小时后,剪下叶片,在各半叶中与操作(一)相似部位切下1×1 cm2的小叶片(遮光为B组,正常为C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结果如下表:(单位: mg)
叶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 |
A组 |
5.4 |
6.3 |
6.4 |
6.5 |
6.3 |
5.8 |
5.7 |
6.0 |
5.9 |
6.3 |
6.06 |
B组 |
2.0 |
2.2 |
2.4 |
1.8 |
1.9 |
2.0 |
2.1 |
1.9 |
2.1 |
1.7 |
2.01 |
C组 |
4.5 |
4.7 |
4.6 |
4.2 |
4.2 |
4.4 |
4.3 |
4.0 |
4.3 |
4.0 |
4.32 |
(1)通过实验可知,在该条件下,棉花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mg/(cm2·h),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cm2·h)。
(2)乙同学认为棉花叶片的实际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上述计算值,所以他建议在操作(二)中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你认为,乙同学补充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在实验开始前应该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_____。
(4)在棉花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产物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化合物是______,该产物中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继续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的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6 h时细胞内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12~18 h时叶绿体内RuBP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强度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甲中b曲线在10:00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填时刻)时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4:00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在不同CO2浓度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在大气CO2浓度下植物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温度为________,在40 ℃环境下,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由图乙信息可知,在不改变光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12:00时刻,植物由图乙的M点状态转化为N点状态,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苎麻俗称“中国草”,大竹县被誉为“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纤维所制的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碳反应中____________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在温度为40 ℃的条件下,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温度保持在20 ℃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A过程),还能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B过程)。如图是有关纳豆激酶溶栓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____________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K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
(3)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的溶栓效果,并补全表格空白位置上的相应内容。供选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
加入物质的成分 |
试管1 |
试管2 |
|
1 |
A____________ |
+ |
+ |
2 |
缓冲液 |
+ |
+ |
3 |
纳豆激酶(NK)溶液 |
+ |
- |
4 |
B____________ |
- |
+ |
①表格中A处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B处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的鉴定所用的观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