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是 ()
A.T细胞数量——HIV浓度 |
B.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 |
C.扦插枝条生根数![]() |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
在除肺部以外的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 | B.性别 | C.出生率和死亡率 | D.种群密度 |
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的是(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