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的物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纤层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B.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那么它一定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 |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
D.细胞核中的DNA也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授予理查德·赫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
B.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
某种优质燃油由甲、乙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甲、乙两种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已知甲、乙及CO、H2的燃烧热如下:
物质 |
甲 |
乙 |
CO |
H2 |
燃烧热/kJ/mol |
1 366 |
5 518 |
283 |
286 |
取甲、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燃油23 g,在足量的O2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与混合物中乙的物质的量分数x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甲)=,Mr(乙)=。
(2)1 mol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放出热量2 876 kJ,则反应中生成COmol。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
燃烧热/kJ/mol |
化合物 |
燃烧热/kJ/mol |
甲烷 |
891.0 |
正丁烷 |
2878.0 |
乙烷 |
1560.8 |
异丁烷 |
2869.6 |
丙烷 |
2221.5 |
异戊烷 |
3531.3 |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 kJ/mol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 kJ/mol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 ΔH=-1300 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转移10NA个电子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 |
B.当1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
C.当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
D.当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
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870.3 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488.3 kJ/mol | B.+488.3 kJ/mol |
C.-191 kJ/mol | D.+191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