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_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6)催产素和牛加压素均为九肽,无空间结构,并且氨基酸种类相同,那么两种激素不同的原因是 。
(7)某氨基酸含2个N和2个S,则N位于该氨基酸的 基,S位于氨基酸的 基。
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3)通常由__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__分子。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
光合作用(能否) |
核糖体 |
细胞壁 |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1)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_
A、杨树 B、山羊 C、蘑菇 D、蓝藻
(2)请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测定项目 |
甲 |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
① |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
乙 |
② |
等量的蒸馏水 |
③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ºC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 呼吸方式 |
||
组别 |
甲 |
乙 |
|
第一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不变 |
④ |
第二组 |
⑤ |
⑥ |
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
第三组 |
液滴不变 |
液滴向右移动 |
⑦ |
第四组 |
⑧ |
⑨ |
只进行产生 乳酸的厌氧呼吸 |
(3)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⑩ 。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处理 |
A |
B |
C |
SiO2(少量) |
+ |
+ |
+ |
CaCO3(少量) |
- |
+ |
+ |
95%乙醇(10毫升) |
+ |
- |
+ |
蒸馏水(10毫升) |
- |
+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下,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24h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图3
(1)图1中,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移向________。c点之后,增加光照强度却不能提高光合速率,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3)图2中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 CO2浓度。据图得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D点之后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开始
C.H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D.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4)如果在图2的D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三碳酸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RuBP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NADP+的变化情况是
(5)在图3中,假如以C18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后,在M结构中能够检测出18O的物质是。
A.糖类、氧气 B.糖类、水 C.氧气、水 D.糖类、水、氧气
(6)在图3中的M结构内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7)写出需氧呼吸的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