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对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伊壁鸠鲁这一对生死的论述
| A.有宿命论的倾向 |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
| C.是主观唯心主义 |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假设A国2012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3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使流通中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而此时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2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3年用A过货币表示的单位M商品的价格与2012年相比,变化情况是
| A.提高了1/6 | B.提高了1/24 | C.降低了1/6 | D.降低了1/24 |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同学们给下图所示的公益广告草拟了几个主题,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污水净化 | B.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
| C.坚持正确意识的导向作用,做到科学发展 | D.事物都在变化、发展,要有创新思维 |
苹果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它除了可以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网络游戏、移动电邮、传输音像、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
|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
|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
|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
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