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13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季节状况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间表现为三种季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B.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大 | D.各地经度差异大 |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最可能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B.锋面活动 |
C.空气对流强盛 | D.受台风影响 |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 B.上海 | C.北京 | D.哈尔滨 |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30°E | B.O°,60°E |
C.30°N,30°W | D.0°,l20°E |
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 B.O°,l80° |
C.0°,l50°W | D.150°W,180° |
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
A.10时、l2时 | B.12时、l8时 | C.14时、l6时 | D.18时、l8时 |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 |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
该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问题。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 B.中山站 | C.长城站 | D.南极点 |
从2008年12月22日到昆仑站建成期间,福州()
A.昼长夜短 |
B.昼长逐渐增大 |
C.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 |
若某地某日昼长16个小时,它的日出与日落的时间应该分别是()
A.6时和18时 | B.8时和16时 | C.5时和19时 | D.4时和20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