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了2015年开年以来第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学的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强调了几个点:一切工作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认清中国现阶段发展形势;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学会辩证思维,客观把握规律;坚持实践第一,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哲学
①能够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③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要
A.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
B.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
C.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 |
D.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予•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不能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